点击下面直接进入视频号
目前,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在手术期间发生体温过低占25%~90%,核心温度36.0℃。中国与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关于体温指出:手术过程中当预期、怀疑患者体温发生明显变化时,必须监测每例患者的体温。低体温对机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温度监测被认为是护理过程中在大多数全身麻醉监测的标准程序,临床上常用肛温、腋温、膀胱温、鼻咽温来测量人体体温,而手术中找到准确度最高、成本最低、创伤最小的体温测量方法对于患者体温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早期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5篇、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证据总结2篇,获取的证据进行汇总,最终从4个维度进行总结获取18条最佳证据。本研究主旨是证据提取与系统化证据评价,获取国内外高质量的证据,完善患者术中最佳测温方式,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备注:证据总结Level,推荐级别A/B)1、评估
1.1评估手术患者相关病史、手术时间、生命体征情况。(Level2,A)
1.2评估患者的鼻咽部情况,鼻腔情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等),是否为鼻、咽部手术的患者。(Level2,B)
1.3护士评估患者监测体温方式,体温监测过程中增加患者哪些损伤及风险。(Level1,B)
1.4评估方法:
对于手术患者做好各种体温测量方式的评估,采用图表评估、调查问卷获取最佳核心体温测量方式。(Level5,A)
1.5术前评估内容:
(1)患者是否接受术中体温监测;
(2)手术方式;
(3)麻醉方式;
(4)手术环境与患者心理。
(Level2,A)
WHO指南表明,评估患者手术过程中监测体温的方式包括鼻咽温、膀胱温、直肠温、额温、腋温、食道温,而选择最能反映患者脑温、血液温度是进行患者术中体温监测的根本。同时证据推荐表明评估围术期手术监测部位、监测探头的选择,可以有效为患者体温保护准备做全面了解,积极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等并发症,增加体温保护,促进患者康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2、监测技术
2.1手术室护士准备体温测量方式的监测,鼻咽温测量探头的消*灭菌。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Level5,A)
2.2核心温度的监测设备应根据其可靠性和可行性来选择:
(1)临床上易获取、使用便利;
(2)能在围术期各阶段提供准确度高、连贯性强的数据读取;
(3)可无障碍地到达监测点;
(4)保障患者安全;
(5)使用成本低;
(6)测量的误差不能太高;
(7)对外界温度的影响不敏感;
(8)且不含有害物质。
(Level2,B)
2.3体温监测方式:
手术室护士需掌握体温监测技术,体温监测仪器的使用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体温测量。(Level5,A)
证据研究中表明,体温监测过程前,体温探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选定适用性高、便利、成本低、不含有害物质等,确保患者安全是探头选择的前提,可以全方位为患者手术体温防护保驾护航。指南提出,临床监测通过医疗设备对患者手术过程的指标或者参数,有效、实时、及时通过图像或者数据形式表现出来,反映患者的生命情况,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一门技术。专家共识证据表明鼻咽温探头的选择与应用,临床监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手术室团队掌握测温探头使用流程与维护,必须确保监测技术的规范、准确,对患者术中体温能通过数据表现出来,积极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可以在患者发生低体温时做到及时反应与正确处理。
点击下面直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