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出现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喷嚏、流清水涕、流浓鼻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甚至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急性鼻炎一般伴随着感冒而出现,感冒症状解除鼻炎也随之而愈。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因季节变化、所处环境改变、或昼夜变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令人痛苦不堪。
西医对慢性鼻炎的病因治疗是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窦炎、临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事实上到目前似乎没有病因治疗的有效方法。至于纠正鼻中隔偏曲的手术造成了大量的空鼻症患者,患者没有了鼻炎的痛苦,却多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
目前一般都会把慢性鼻炎归结为过敏性鼻炎,在检查诊断前少不了查过敏源。对过敏源问题,私下以为或许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可以避免接触,对多种物质过敏的根本无法避免,甚至于一阵风度能引起喷嚏鼻涕,你怎么避免?
西医对慢性鼻炎的对症治疗,多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喷剂、鼻腔清洗、用麻*碱滴鼻液或滴鼻净减轻鼻粘膜充血,或者用抗组织胺药物(俗称抗过敏药)。
长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现在认为是疗效和安全性好,但是到目前为止不曾有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治愈慢性鼻炎的报道,。且虽然局部使用,喷入鼻腔的药液毫无疑问能进入肺部,其实就作用于全身了,怎么能忽视它的全身性副作用?再者,长期局部喷雾必然导致鼻黏膜的组织改变,一旦组织改变用中医疗法都难以恢复。
减轻鼻黏膜充血的药品,西医也主张暂时间歇使用,其作用机理明确是收缩黏膜血管,反复使用必然改变血管脆性,导致药物性鼻炎。
抗过敏药物是能有效缓解症状,其作用机理是阻断受体对过敏物质的反应,明显的副作用是镇静和嗜睡,有部分尚能损害心脏。实际也不适宜长期使用。
中医一般把鼻炎风为风热型和风寒型,辨证时须考虑人体阴阳虚实、兼夹其他邪气(多见为湿邪)。
风热型鼻炎(如鼻窦炎)一般表现鼻塞、流浊涕或*色浓鼻涕,伴有眉棱骨(额头部位)痛。以风热夹湿多见,治疗以祛风、清热、化湿、通窍为主。
风寒型鼻炎,多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往往因为遭受风寒侵袭后,不及时治疗或未彻底治愈,外邪侵入内脏(主要是肺),造成急性鼻炎转化成慢性鼻炎。风寒型的慢性鼻炎,由于寒邪长期潜伏,由于季节变化极容易外寒引动内寒而发作,并且由于长期寒邪内伏往往损伤人体阳气而致上焦阳气不足。
虽然中医对慢性鼻炎的分型简单,但涉及具体辨证和治疗还是相当复杂的。因为病人一般经过长期的西医用激素、抗过敏、局部收缩血管治疗,或者根本不辨寒热虚实的滥用一些中成药,而从未对病因有积极的治疗措施,却造成变证多段,终致慢性鼻炎病人的病机更加复杂。
在此列举一些鼻炎治疗可能病机,以兹慢性鼻炎患者能更多梳理中医对鼻炎治疗的信心。
1、由于长期误治等原因,造成的鼻甲肥大鼻塞,一般可考虑“鼻甲留瘀,而局部微循环障碍”。此种证候,可采取“鼻塞治心”,用破瘀法治疗。
2、凡过敏性鼻炎,狂嚏连绵,嚏后清涕滂沱,日必数作,遇寒更甚。局部粘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镜检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舌薄苔,脉浮者,可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3、严重肺寒所致的多涕、鼻塞不通。需要考虑元阳亏虚,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治疗需要调肺气,振奋元阳。
4、由于卫气不固、中气不足、阳气不振,致清涕长流不止,常为虚寒性质,治宜补中益气、振奋阳气加以固表。
5、伴有前额疼痛的鼻炎,治宜解*清里。
6、对真阳不足、水湿泛滥的流涕如清水,治宜温阳利水。
7、对慢性干燥性鼻炎,治宜滋阴清燥。
......
慢性鼻炎只要明确辨证,随证施治,用中药治疗能有效控制发作时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对脾、肺阳虚、元阳(肾阳)虚患者在夏季通过培土生金加强脾肺功能、振奋元阳能达到有效的治疗。需要明白的是,慢性病的发生也是慢慢形成的,控制症状相对容易,根治需要时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