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研究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前六大细分市场,分别是体外诊断IVD、心脏Cardiology、医学影像DiagnosticImaging、骨科Orthopedics、眼科Ophthalmics、整形GeneralandPlasticSurgery(链接见文末),本文研究第七大细分市场-内窥镜Endoscopy。
一.全球市场
二.中国市场
三.中国代表性上市公司
一.全球内窥镜器械市场概览
内镜Endoscopy属于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中的微创手术及介入治疗设备。医学内镜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受科学技术水平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导光纤维等相关科技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发展。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微创外科”的概念,年法国Mouret开展的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后,进一步促进了微创概念的形成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推广和普及,推动了微创医疗器械的发展,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是临床医学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工程、光学、精密制造、图像处理、医用材料、光机电信息等高科技学科的有机结合体。在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的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利用医用内窥镜经人体自然腔道或细小手术切口进入人体,借助冷光源的高亮度照射,通过成像系统对体内器官进行临床诊断,并利用微创手术器械进行微创治疗。以现代内窥镜系统为核心的微创技术已推广到耳鼻喉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骨外科、胸腔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从简单的腹腔镜下息肉摘除到心脏搭桥均有涉及,几乎所有传统的耳鼻喉、外科及妇科手术都可以借助内窥镜来完成。
根据Evaluate统计,全球内窥镜器械领域年市场规模为亿美元,预计到年达到亿美元,年均增速6.4%,增速为器械行业第三名,约占医疗器械整体市场的4.9%。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内窥镜器械市场规模于年达到.0亿美元,年到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4%。预计到4年,全球内窥镜器械总体规模将增长至.8亿美元,年到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0%。该估计与Evaluate估计近似。
1.器械分类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主要由医用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配套设备三部分构成。
(1)医用内窥镜主要包括硬管内窥镜、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三种。
硬管内窥镜外镜体通常为金属质地,利用透镜、棱镜构成光学系统,实现图像传输,既可以通过目镜直接观察,也可经光学接口与微型图像传感(CCD)摄像机相连,将图像传输到监视器屏幕上以供观察和诊断。
纤维内窥镜主要利用玻璃纤维光束作为导光传像的元件,镜头柔软可弯。
电子内窥镜通过将CCD装入内窥镜顶端部替代内镜头端部,用电缆替代玻璃纤维传导图像,直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视频处理将图像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电子内窥镜分为硬管、软管两种。
三种镜体比较如下。
硬管内窥镜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产品技术与医疗实践最为成熟,成像清晰,部分硬管内窥镜带有手术操作通道,可直接利用微创手术器械通过通道进行手术治疗,简化了手术过程,减轻了病人痛苦,某些高端硬管内窥镜可通过高温高压消*,具有灭菌时间短、灭菌彻底等特点,产品基本覆盖所有科室,是医疗机构主要使用的微创诊疗产品之一。
纤维内窥镜的最大特点是镜头前端可被操控改变方向,减少了检查盲区,但质地柔软,不易固定,更适合通过人体自然腔道用作观察和诊断,但不宜高温高压消*。
电子内窥镜将CCD置于镜头端部,像素增加,比纤维内镜有更佳的分辨率,由于发展时间短,种类相对较少,不宜高温高压消*。
(2)微创手术器械可分为耳鼻喉科微创手术器械、外科微创手术器械、妇科微创手术器械等。
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与医用内窥镜配套使用的微创手术器械种类越来越丰富,主要可分为
(a)耳鼻喉科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微动力手术电钻、鼻窦电动手术刀、微型鼻组织咬切钳、鼻活检钳、鼻窦电凝剥离子吸引器、可拆卸鼻窦吸引息肉钳、可拆卸反咬骨钳、显微息肉钳、纤维喉钳、显微喉剪、特种声带息肉钳、微型活检钳、微型抓取钳、尖头微型剪、耳鼓膜刀、乳突自动牵开器、光学钳等
(b)外科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微型分离钳、微型抓钳、微型钛夹钳、微型钩状剪、微型直(弯)剪刀、吻合牵引钳、电钩、电铲、电刀、穿刺器、缝合器、推结器、扇形拨开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等
(c)妇科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微型输卵管抓钳、可调宫颈钳、举宫器、子宫拨棒、子宫肌瘤钻、输卵管结扎钳、宫颈息肉钳、五合一电切刀、微型分离钳、微型直(弯)剪刀、钩状剪、穿刺器、缝合器等
(3)配套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监视器、冷光源等。
冷光源将体外光源红外过滤后导入体内为诊断和手术提供照明,使医生能够在近于自然光下观察。此外,冷光源工作时发热少,不会灼伤人体腔道粘膜。通过冷光源照明,内窥镜观察的视野更为清晰,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和微创治疗的准确性。摄像机的光学接口与内窥镜相接,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经摄像电缆传至信号转换器,再经信号转换器将电信号转化为视频信号并输出到监视器,供医生进行图像观察和手术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活检钳、活检针、导丝、推进器、牵引器等都是一次性耗材,这是内窥镜行业的吸引力之一。内镜也开始朝着微创化、耗材化发展,波士顿科学的十二指肠镜就是一次性使用内镜。
从分类看,有几种不同分类方法。
(1)按照flexibility,有硬镜、软镜。
(2)按照诊断和微创手术部位,分为消化内道、肠镜、胃镜、咽喉镜、关节镜、支气管镜等。
(3)按诊断和治疗可以分为诊断性、治疗性内镜。
目前市场上,按产品形态及内部结构区分,内窥镜可以分为软式内窥镜(简称软镜)和硬式内窥镜(简称硬镜)。
(1)硬镜主要为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无菌腔室,其分类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
(2)软镜可以自由弯曲,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
按产品类型拆分,全球范围内内窥镜器械市场占比最高的板块为软镜,其年市场占比达29.6%,对应59.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排名第二的板块为硬镜,其年市场销售额达56.9亿美元,市场占比达28.2%。此外,内窥镜诊疗耗材及设备/零备件相关领域则分别在年的销售达到了55.3亿美元和30.1亿美元,市场占比分别为27.4%、14.9%。
2.硬镜市场
全球硬镜市场规模自年的46.4亿美元起,于年增长到56.9亿美元,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2%。预计到4年,全球硬镜总体规模将增长至72.3亿美元,年到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9%。其中,荧光硬镜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快速攀升,至4年,其比例预计将超过50%,销售额将超过同年白光硬镜的销售额。史赛克有领先的荧光技术。
硬镜在临床上的运用场景非常广泛,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全球范围内,普外科占比最高,其年的市场规模为28.1亿美元,占比达49.5%,排名第二、第三的科室分别为胸外科及泌尿外科,其市场占比分别为14.4%和10.8%,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8.2亿美元和6.1亿美元。此外,全球硬镜应用较多的科室还包括妇科、骨科、神经外科等。
由于硬镜光学方面的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主体仍然以欧美和日本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卡尔史托斯、史赛克、奥林巴斯,年年销售额分别为16.8亿美元、15.2亿美元及4.3亿美元,前三的头部公司整体市场占比超60%。
3.国际龙头
行业国际龙头为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德国卡尔史托斯(KarlStorz)、狼牌(RichardWolf)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提供成像质量高、结构设计巧妙、耐高温高压、使用寿命长的产品,占据了世界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导地位。另外,富士、宾得、史赛克、波士顿医学等也有内镜器械相关产品。总体分为日系、德系、美系三派。
3.1奥林巴斯
奥林巴斯创立于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奥林巴斯于年在日本第一次成功地将显微镜商品化;并于年成为世界范围内首家研发出在癌症防治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内窥镜。迄今为止,奥林巴斯已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业务领域包括医疗、生命科学、影像和产业机械等多个领域。
根据奥林巴斯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