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报告
12月10日0—24时
成都新增确诊病例4例
累计采样超过万人
完成检测万人(数据截至12月10日18点)
这个庞大的检测数字背后
是无数白衣逆行者们昼夜不停的战斗
我们在喧嚣,他们在坚守
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会怕冷、怕熬夜、怕闷、怕生病
怕很多很多的东西……
只因一身白衣便离开自己的家
肩负使命守护这万家灯火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
这片星海为他们而绽放
这两天科科看到一则刷爆的视频
视频是12月9日深夜成都某高校
多名师生一起打开闪光灯
为来校进行核酸采集的所有医务人员送行
夜晚灯光挥舞,宛若一片星海
这片星海为这些白衣天使们而绽放
发生疫情,医护人员们冲在最前面。
像现在正是成都最冷的时候,烈烈寒风吹着.我们有时还埋怨检测队伍太长,可他们往检测点一站,就是一天的奔忙不停,而且采集样本须谨慎小心,半分不容有错。
我们都知道,核酸检测采集样本有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两种,那到底是戳鼻子好,还是戳喉咙好呢?
戳鼻子
戳喉咙
一般而言,我们大多数人普遍对鼻咽拭子比较难接受,更愿意戳喉咙,也就是口咽拭子。
讲真,科科也是很怕鼻咽拭子喔~进入鼻子,还旋转,那感觉~~呃,有点酸爽。
但也有不少人说
鼻咽拭子比口咽拭子更准确
这是真的吗
今天科科就跟大家聊聊
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有什么不同
两种咽拭子方法都是为了采集到咽部标本。那么,科科先带大家看看,两种咽拭子是如何进行样本采集的。
鼻咽拭子是将采样工具通过鼻腔进入的方法采集鼻咽部标本,采样过程为取拭子两支,将拭子分别置入两侧鼻腔,深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1/2,旋转10~15秒。
口咽拭子是将采样工具通过口腔进入的方法采集口咽部标本,采样过程为病人脱下口罩,张口发“啊”音,取样人员用压舌板轻压舌面,将咽拭子在两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适当用力刮取数次,约持续10~15秒。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此前就明确表示过,如果规范操作,使用口咽拭子或鼻咽拭子采集标本的方法,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为了采集到咽部标本,进行新冠肺炎病*核酸检测,以判定被采样者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病*。
采集口咽拭子样本时,当检测者头后仰,张口发出“啊”音,采样者可以直接看见所要采样的咽部位置,这就有效降低了采样的难度,大家也更好接受。
但过程中,对口咽粘膜的刺激性还是存在,检测者可能会出现刺激性干咳、恶心,甚至呕吐等反应。
采集鼻咽拭子样本时,采样者是看不见采样咽部位置的,得依靠手部感觉到的阻力来完成采样,不过对鼻咽粘膜的刺激性则相对较小。
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刺激打喷嚏,可立即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鼻咽拭子采集后也可能出现少量鼻腔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两种采样方式采样时都会有不适感。
所以,检测者需要配合采集人员,尽量保持放松、深呼吸。核酸检测前后都需要注意手部卫生,及时使用免洗手消*液或免洗酒精擦拭双手。
鼻咽拭子采集样本时,采样人员由于不能直视采样部位,因而对采用人员的技术要求比口咽拭子要高一些,难度也更大一些。
同时,采样人员与检测者的位置没有特殊要求,采集时可以站在检测者旁边,减少检测者呼出的空气对采样人员的影响。
另外,在进行鼻咽拭子采样前,检测者需要告知采样人员:1)近期是否有鼻外伤/手术史;2)是否存在严重的鼻中隔偏曲;3)鼻腔是否有明显阻塞病史;4)是否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当然,这些以上病史并非绝对禁忌,但可提醒采样人员,根据检测者个人情况考虑是否更换采取其它方式获取样本。
口咽拭子相对鼻咽拭子而言,难度会低些、大家接受度也更高、普适性也更强。但采样人员必须站在被采样人的正前方,如果检测者咳嗽,对采样人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
与鼻咽拭子相比,口咽拭子采样有时会因为刺激性反应,较难达到规范性采样要求。
加上,由于我们的饮食、饮水和吞咽动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咽部的病*富集度,导致口咽拭子的阳性检出率低于鼻咽拭子。
实际观察和比较中,也发现鼻咽拭子病*载量相对会高于口咽拭子。
当然,影响样本阳性检出率,还有其他因素,如采样时机,通常病人发病后1周内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高,而超过10天以后,由于咽部含有病*的细胞浓度降低,检出率也会随之降低,一般没有必要两种采样同时进行。
年这场疫情
无情地打击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
恐惧、成长、勇敢面对
疫情之下
我们看到的是无所不在的感动
和人与人之间炽热的温度
成都雄起,四川雄起
莫得事!我们稳得起!
往期推荐
核酸检测数字背后的硬核原理!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