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鼻出血可以自己缓解,或使用简单的鼻翼压迫法来缓解,但注意压迫部位要正确(可参考昨天的文章《给孩子学的急救知识——流鼻血》)。
鼻子的血管非常丰富,所以容易出血。鼻子血管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是鼻中隔前部的克氏静脉丛(也称利氏动脉区)。在天气炎热或寒冷及环境较干燥时,会导致鼻中隔黏膜干燥脆弱,即使只是揉鼻子、擤鼻涕或打喷嚏引起微小创伤时也容易出血。往鼻孔塞东西可能进一步损伤鼻中隔黏膜,加重鼻出血。
鼻腔填塞是出血严重,或者局部压迫和血管收缩剂都无效时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果需要使用鼻腔填塞的话,通常需要耳鼻喉科会诊,医生需要先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的潜在原因,完成前鼻孔填塞后必须检查口咽部以确认充分止血。有鼻腔填塞需求也提示患者可能有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观察,可能需要住院。特别是1岁以下婴儿应避免鼻腔填塞,因为有误吸和气道梗阻风险,婴儿因严重鼻出血而需要鼻腔填塞是罕见的。
卫生纸不是无菌的,把卫生纸塞入鼻腔可能造成感染。医院里的无菌纱布填塞物,也不是首选的填塞物,因为纱布需要移除,移除时可能会发生额外出血,填塞时也可能引起额外的黏膜损伤。医生进行鼻腔填塞一般使用吸收性材料制成的鼻用填充物或鼻用止血海绵。
不可吸收性鼻腔填塞物通常要留置1~5天,然后由耳鼻喉科医生来移除。移除填塞物时可能会发生额外出血。填塞物留置期间甚至移除后,都有金葡菌中*性休克综合征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罕见风险;即使预防性全身使用抗生素,也不能根除鼻腔携带的病原菌及有效预防中*性休克综合征。
所以,鼻出血不要自己往鼻腔塞东西。如果使用两次鼻翼压迫法不能止血的话,医院看急诊处理。
作者介绍:朱剑笛。育儿博主,科普作者。作品有科普书《你的孩子打对疫苗了吗》和下面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