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
Deviationofnasalseptum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中会看到一个词:鼻中隔偏曲。而且体检报告会建议我们到耳鼻喉科就诊。那么,很多人心里就有了疑问:鼻中隔偏曲到底需不需要治疗,为什么会有鼻中隔偏曲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鼻中隔偏曲:凡鼻中隔偏离中线或呈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称为鼻中隔偏曲。如无鼻功能障碍的鼻中隔偏曲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其实,鼻中隔完全正直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偏斜,并且偏斜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鼻中隔”。鼻中隔偏曲之所以如此常见,除了鼻部外伤、鼻腔病变以外,跟鼻中隔的软骨构成以及骨质的发育不均衡也有关系。综合来说,鼻中隔偏曲的常见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鼻中隔软骨及骨质发育不均衡鼻中隔主要由软骨和骨质组成,在人的发育生长和鼻中隔骨化过程中,软骨和骨的发育不均衡或骨与骨之间生长不均衡,就可能会导致相互挤压,类似于地理上的“板块运动”,只不过鼻中隔的“板块”是软骨和骨质,长期的相互挤压会导致相互接缝处形成骨棘或嵴,导致鼻中隔向一侧偏斜,最终形成鼻中隔偏曲。
2.外伤鼻外伤也可导致鼻中隔偏曲,甚至软骨段发生偏斜可偏向一侧形成歪鼻。
3.鼻腔病变压迫鼻腔、鼻窦肿瘤、巨大鼻息肉等也可推压鼻中隔,长此以往形成鼻中隔偏曲。
那么,接下来我们回答题目的问题,鼻中隔偏曲需不需要做手术。鼻中隔偏曲需不需要手术取决于是否造成上述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
1.鼻塞:主要是持续性鼻塞,多为单侧,如果合并下鼻甲肥大,那么有可能会造成双侧鼻塞的结果。
2.鼻腔出血:鼻中隔偏曲的一个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由于鼻中隔偏曲的突起较为尖锐,临床上我们称之为“棘突”,棘突表面的黏膜较为菲薄;抑或是我们呼吸时偏曲侧的鼻腔黏膜受到干燥空气的直接冲击,长期地刺激导致黏膜脆弱易出血。
3.头痛:鼻源性头痛中,有一部分跟鼻中隔有关。鼻中隔偏曲程度较重时,可压迫鼻甲,导致反射性头痛。
4.继发性鼻腔鼻窦炎症:正常鼻腔以及鼻窦黏膜会分泌黏液以保持鼻腔湿润,加湿吸入的空气。但鼻中隔偏曲堵塞鼻窦开口时,鼻窦黏液难以流出,从而会导致鼻窦炎症。
对比1其实,从是否引起临床症状的角度来说,鼻中隔偏曲的疾病诊疗指南中将鼻中隔偏曲分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及病理性鼻中隔偏曲。如果鼻中隔偏曲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那么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这种情况不需要处理。如果伴有鼻塞、鼻腔出血、头痛以及继发性鼻腔鼻窦炎症等,如果无法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才需要手术干预,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2值得一提的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全程是在鼻内镜的辅助下从鼻腔内部操作,对外观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不需要担心鼻面部留疤的问题。医院目前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方面拥有较为先进成熟的技术,其中,鼻中隔偏曲矫正后的黏膜对位缝合极大的改善了以往术后鼻腔填塞后患者的鼻部胀痛症状;而我院开展的鼻小柱切口治疗鼻中隔偏曲伴鼻小柱脱位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术式,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医院介绍专家介绍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江苏省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嗓音专业委员会委员等。《PlosOne》、《American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HeadandNecksurgery》、《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等审稿专家,《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英文编辑和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咽喉头颈肿瘤及嗓音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省自然基金2项,市自然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市重大项目基金各1项。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第一层次。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张庆翔擅长
擅长喉癌、下咽癌、甲状腺癌等头颈肿瘤的精准切除及综合治疗,内镜下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以及鼻颅底相关疾病外科技术;精通喉显微外科技术及头颈部肿瘤术后的皮瓣转移功能修复;对难治性儿童喉乳头状瘤、喉癌的CO2激光微创治疗以及鼻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有深入研究。
简介
、年度连续两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头颈肿瘤中青年手术视频大赛全国“一等奖”;荣获年度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年获江苏省第三届“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称号。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级研究课题10余项。年韩国Yesong医院访问学者
年Stanford大学鼻窦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会颅底外科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
本文参与供稿:苏飞编辑:李晓光审核:鲁志琴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