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点健闻
仅仅相隔3天,上海两位医生先后在疲劳中离开了人世。12月16日,医院放疗科医生杨立峰因过度劳累引发室性逸搏猝死,年仅39岁。12月12日,医院肛外科主任医师陈培因“爆发性心肌炎”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再加上11月1日,上海医院麻醉科医生江金健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终年30岁。短短两个月,上海就有3位年轻的医生在岗位上猝死。刚刚去世的杨立峰,肤色白净,长得胖胖的,性格又很温和,平时大家都爱叫他“大白羊”,他从来不恼,(碰到事)总是一笑而过,杨立峰的同事和同届校友、医院的另一位医生告诉健闻君。“医院的几个兄弟一直在全力抢救他,但很多时候是真的没办法,还是替他感到可惜吧。”这位医生说,接连两位校友猝死,在复旦校友群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聊到后来,大家的观点都很一致,在现有的体制下,想要减轻医生的负担,医院医生的负担,并不现实。杨立峰、陈培、江金健,是年那些逝去的医生中的代表。盘点这一年来的中国医疗圈,还有很多位医生在工作岗位上离开了人世。他们或因带病工作,或因值班时间过长,或因暴力伤医事件,或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最终遗憾地倒下。他们将一生奉献给了医疗事业,留给我们的,除了深切的怀念,还有无尽的沉思。从疲劳到猝死或许只有短短的几步
陈培医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熬夜的危害,文中说“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最重要,年轻时或者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日积月累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害时,悔之晚矣。”然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是在劳累中离去。据他的家属回忆,去世前三天,陈培就出现腹泻等身体不适的症状,但他仍然坚持出诊,直到去世前一天的下午,才被劝回宿舍休息。他每天都有给爱人打多个电话问候的习惯,可那天,爱人打给他三十多个电话均未接通。等找到同事报警破门而入,人已经不行了。近年来,医生猝死事件高发,是不争的事实,但医疗圈对此向来避讳,高层更是甚少发声。一个多月前,这张窗户纸险被捅破。11月1日,江金健医生去世。据知情人士透露,10月31日晚,医院值班,因为工作得太晚,所以没有回家直接睡在了苏醒室。11月1日早上,早起打扫卫生的师傅发现他倒在地上,四肢已经僵硬。医院迅速组织了抢救,还是回天乏术。11月7日,正值江金健的头七。某自媒体刊发了一篇《医院的一封公开信》,文中,江金健医院过于繁重的工作安排,导致了其丈夫的猝死。她还透露了以下两个关键事实:一是江金健医生死亡的前一天,医院因其迟到,对其处以加班惩罚;二是江金健医生平时工作强度极大,即便在做了胃息肉手术后,也没有得到哪怕一天的休息时间。
家属的血泪控诉引发群体共鸣,文章的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超过百万。有人评价说,一个医生的猝死能够引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