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深圳乐美向宏伟谈鼻背驼峰分部去除法
TUhjnbcbe - 2021/1/7 18:30:00

无论是从美学角度来考虑还是因外伤造成,鼻背驼峰都是鼻整形求美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成功鼻整形手术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漂亮的侧面轮廓。

鼻背皮肤的厚度变化:鼻背薄,鼻尖上区和鼻尖部厚。因此平直的鼻背侧面轮廓实际上由鼻背皮肤厚度的差异和头侧区域略凸起的深部软骨支架共同决定。

深部骨软骨鼻支架由三个独立的鼻拱构成:骨性鼻拱,上软骨拱和下软骨鼻拱。骨性鼻拱由一对鼻骨和上颌骨额突升支形成,构成鼻近端三分之一到一半。鼻骨在内眦水平上方最窄最厚。

在“键石”区,鼻骨覆盖上外侧软骨4-6mm,也是鼻背最宽的部分。上外侧软骨与鼻中隔的相互关系很关键,它们共同构成了鼻背的T形结构。鼻背轮廓,尤其是隆脊形部分,必须在鼻整形或鼻重建时保持或重建。上外侧软骨又在软骨间交界区与下外侧软骨重叠。

正面观上鼻背轮廓由鼻背美学线构成。其起自眶上脊,沿眉间区向内侧汇集在内眦韧带内侧。通常从键石区开始轻微分开,彼此背离继续沿鼻背下行,止于鼻尖表现点。对于任何鼻背美学线不理想,过窄,过宽还是不对称的求美者,在降低鼻背时都应小心保持或重建这些曲线。理想的鼻背美学线宽度应和鼻尖表现点之间宽度或者人中宽度相配。

鼻根的侧面形态由鼻额角决定。此角度是经过软组织鼻根点(N)与眉下方眉间点(G)相切的直线和鼻背(D)向上方延长画出的直线交叉形成。一般变化范围从°-°,女性理想的鼻额角度为°,男性为°,但也随人种而有所变化。从侧面观测,鼻额角的顶点位于上睑睫毛和睑板上皱襞之间。鼻根点约在内眼角之前15mm或在角膜平面之前11mm。

鼻根的侧面形态由鼻额角决定。此角度是经过软组织鼻根点(N)与眉下方眉间点(G)相切的直线和鼻背(D)向上方延长画出的直线交叉形成。一般变化范围从°-°,女性理想的鼻额角度为°,男性为°,但也随人种而有所变化。从侧面观测,鼻额角的顶点位于上睑睫毛和睑板上皱襞之间。鼻根点约在内眼角之前15mm或在角膜平面之前11mm。

侧面的鼻长度和突出度直接受鼻额角位置影响。如鼻额角比正常更靠前和靠上,鼻会显得较长,鼻面角减小,鼻尖突出度减小(*线)。相反,如果鼻额角位置太靠后(或)靠下,鼻会显得较短,鼻尖更突出(红线)。鼻面角由鼻背和面部垂直平面连接构成,理想角度为32°-37°。

术前设计鼻背轮廓时必须仔细考虑每个美学因素。首先决定在侧面鼻额角的首选位置,然后决定所需的鼻尖突出度和鼻尖旋转度的量。

在女性的侧面观,新的鼻背线应略低于鼻额角和鼻尖表现点(DTP)连接线。而男性鼻背则应略高一点以避免出现女性化表现。

初次鼻整形术时我们首选开放入路。根据精确的术前临床分析,我们在鼻尖修整之前首先调整鼻背。这样的手术顺序可在鼻尖和鼻背之间建立平衡,在部分降低骨软骨驼峰时,按照以下7个基本步骤进行:

1:鼻背皮下游离;

2:沿鼻中隔分离上外侧软骨;

3:逐步去除部分鼻中隔;

4:逐步去除骨性鼻背(用锉磨);

5:三点法检查鼻背;

6:上外侧软骨—鼻中隔缝合或同时加入撑开移植物(如需要);

7:内侧/外侧截骨(如需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圳乐美向宏伟谈鼻背驼峰分部去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