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山之石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效果观察
TUhjnbcbe - 2021/1/5 13:02:00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018/4275471.html

曾海鸣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伤、鼻息肉以及鼻腔肿胀物等,常见症状有耳鸣、头痛、鼻塞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咽炎、化脓性鼻窦炎等,不仅会破坏鼻窦、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当前临床上在治疗鼻中隔偏曲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术式的疗效也有所区别。

因此,笔者对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运用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年6月至年2月收治的9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2例。

观察组病程10个月~5年,平均病程(2.6±1.6)年,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5.7±10.4)岁,其中女22例、男30例;对照组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5.8±10.5)岁,病程11个~4.5年,平均病程(2.4±1.5)年,其中女20例、男25例。

入选标准:(1)符合鼻中隔偏曲诊断标准,且经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2)临床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严重肝肾疾病或恶性肿瘤者;(3)合并鼻窦炎、鼻腔肿瘤者。两组患者病程、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行传统手术,即指导患者保持半坐位,运用头灯照明仪器,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1.22观察组

行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操作如下:运用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对患者的双侧鼻腔进行连续3次表面麻醉,对于血压高或高血压患者,应该运用地卡因棉片对患者进行鼻腔表面麻醉。

鼻内窥镜下,仔细查看双侧鼻腔情况,包括鼻中隔偏曲程度、偏曲形状、是否与周围组织结构粘连、偏曲对侧黏骨膜是否凹陷以及凹陷程度等。

运用1%利多卡因对鼻中隔双侧黏骨膜下进行浸润麻醉,选择偏曲一侧嵴突、矩状突前下缘作为手术入路,做一个切口呈弧形,朝上对黏骨膜瓣进行剥离,使矩状突和嵴突充分暴露出来,在对嵴部纤维粘连带进行分离时,因为粘连牢固,要选择比较锐利的剥离子,也可以使刀刃与骨面紧贴进行连切带剥分开,

手术的过程中,先将偏曲较大部分的尖部切除,对于偏曲较小的嵴突斜坡,朝着嵴突尖部作三角形小条状切除,并且切开偏曲软骨部与正常软骨部的连接线,给予偏曲较小的嵴突斜坡部分软骨较小压力,恢复对侧黏骨膜至正常位置,

并且咬除或凿除骨性矩状突、嵴突,对骨性偏曲的筛骨垂直板进行骨折处理,对鼻中隔变直后进行观察,运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术野进行冲洗,使切口侧的黏骨膜瓣恢复正常,不需要缝合,从而结束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应该行同期鼻甲和鼻窦手术,将医用高分子填充材料浸泡在庆大霉素中,对患者的双侧鼻腔进行填塞,尤其是偏曲侧,应该多填。

术后第3天,将填充材料取出,运用地卡因麻*素棉片对患者进行鼻内换药,术后5d内,按照常规方法,运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鼻中隔粘连、鼻中隔穿孔以及鼻腔黏膜感染等,同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关系,并且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1.4

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耳鸣、鼻塞、头痛等完全消失,且经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山之石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