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来一位以“面部不对称,鼻梁明显右歪、高肩低、髋宽”为主诉的29岁女性,已婚,产后1年。为了保护隐私,下图为日本的同类型照片。
花了1个小时进行系统性检查和详细评估,发现存在:部分负重关节过紧+左膝内旋+髋关节囊过松+腰椎前倾前移+胸腰段左移+下胸段前倾+肩胛松弛+假性驼背+右肩低+头右倾等等;动态动作中无明显对抗。
该客户下肢变形和肩部变形,没有在脊柱代偿,而是由头面部代偿,所以表现出较明显的头面部变形:高低眉、鼻梁右歪、鼻孔左右大小不一、下嘴唇左移等。
系统性矫正和训练后,相信会有一定程度的矫正效果。
鼻中隔中文与日文是一样的,英語:nasalseptum、拉丁语:septumnasi
鼻中隔位于左右鼻腔之间,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表面被覆黏膜。正常人的鼻中隔很少完全正中,多数稍有偏曲。分隔两侧鼻腔、居于鼻腔正中部位的隔板。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软骨膜和骨膜外覆有黏膜。
有两种疾病是比较困扰人民群众的:鼻中隔弯偏曲症和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偏曲
1、鼻阻塞 为最常见的症状。平时为偏曲侧鼻腔呼吸不畅,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以完全堵塞。日久对侧鼻腔的鼻甲可因代偿性肥厚,而致鼻腔缩小,出现双侧性鼻阻塞。有少数患者日久对侧鼻腔可呈现萎缩性变化,因而出现鼻腔干燥等症状。
2、流鼻涕 鼻中隔偏曲改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刺激腺体,使鼻分泌物增多,因而出现流鼻涕的症状。且因鼻阻塞,鼻腔每日正常分泌的大量水分,不能借呼吸而蒸发,也是鼻分泌物增多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鼻腔继发感染,鼻分泌物更会大量增加,因而更会大量流涕。平时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如伴发鼻窦炎则多转为多量的脓性鼻涕。
3、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的偏曲面,或者棘突、嵴突的表面黏膜,直接受空气或尘埃的长期刺激,日久使局部黏膜干燥,甚至变薄结痂,仅轻拭鼻部或低头用力,均易发生出血。这种鼻出血量不太多,也易于制止,但反复发生,它是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4、头面部疼痛主要原因是鼻中隔偏曲或嵴突、棘状突等压迫鼻黏膜的三叉神经末梢,沿神经反射至面部、额部或颞部等部位,因而引起反射性疼痛,这是头面部疼痛常见的潜在原因之一。其次,空气涡流刺激或伴发鼻窦炎也是引起头面部疼痛的原因。
鼻中隔穿孔
化学物较长期作用于鼻腔而引起的鼻中隔软骨出现的穿透性溃疡,称为鼻中隔穿孔。酸雾(如铬酸、硫酸、硝酸以及氢氟酸)可直接损伤鼻中隔软骨,金属及其他化学物(如铬、锑、砷及汞等)可吸附于鼻腔粘膜并溶解,不断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而损伤鼻中隔软骨。鼻中隔穿孔是一个渐渐过程,早期最突出的表现为鼻中隔出血、肿胀、干燥、表浅糜烂和溃疡,前庭鼻毛脱落;继之粘膜糜烂而逐渐扩展,中隔变薄,软骨渐渐消失,最后糜烂中心穿孔,并向四周扩展。穿孔可能由几毫米到整个软骨穿孔,穿孔形状呈园形或椭园形,边缘光滑整齐,多数穿孔表面覆盖血痂或*色分泌物,一般很少有继发感染。根据上述有害物质接触史,鼻腔局部症状和窥鼻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一)常见病因
1、外伤 外伤所致的鼻中隔脓肿,腐蚀性和刺激性物质引起的鼻中隔黏膜溃疡,手术损伤等。
2、感染 急性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等,鼻特殊感染如结核、梅*等。
3、肿瘤 鼻腔肿瘤压迫鼻中隔或原发于鼻中隔的肿瘤引起。
4、化学烧伤、鼻腔异物长期压迫等。
(二)临床特征
1、鼻部手术、外伤或其他有关病史。
2、鼻腔干燥,脓痂形成,引起鼻塞、头痛和鼻出血。
3、穿孔位于鼻中隔前段,呼吸时可有哨声。
4、检查 可明确穿孔的部位和大小。
孙医生出诊:周一休息,其它时间上班。
刘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