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餐桌上总少不了“年年有鱼”。但是这道菜却是有点危险。
张先生就是在过年吃饭时不小心被鱼刺卡喉,抢救三天后最终不幸离世。
当天,一家三口吃晚饭,妻子烧了张先生爱吃的红烧鲫鱼。一家人边吃晚饭边聊天,张先生不小心就被鱼刺卡到喉咙了。夫妻两当时没太在意,张先生大口吞了几口米饭,喝了点醋,就继续吃饭了。
凌晨一点,妻子发现张先生窒息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喉头严重水肿,急需气管插管。急救一个小时后,张先生恢复了心跳,但因窒息严重,已经脑死亡了。在ICU观察了三天后,终告不治。
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会采用吞咽食物、喝醋、手指抠挖等“土方法”,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安全性如何?面对“鱼刺卡喉”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记者医院(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陆美萍,陆主任表示,吃鱼时需小心,遇到鱼刺卡喉的情况,尽快就医,切忌盲目使用“土方法”。
鱼刺卡喉是卡在哪里?
成语“如鲠在喉”,意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鱼刺卡喉就是如此,不仅心里苦,喉咙还很痛。
据陆主任介绍,鱼刺卡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由于进食过快,或进食时打闹、嬉戏等情况,导致鱼刺梗在扁桃体、会厌谷、梨状窝等咽喉部位,遇到此类状况,需要及时引起注意,并尽早就医。
鱼刺卡喉,危害不小:
“鱼刺卡喉”本身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短期来说,鱼刺卡在的部位会伴有刺痛,有明显的异物感,还会影响进食,造成充血、水肿以及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喘鸣以及喉痛等症状。如果鱼刺再往深,进入食道,还会造成食管异物的症状,有时甚至会导致食管穿孔,引起感染,且由于食管位于整个胸廓中,重的感染还会导致脓肿,甚至是脓胸的状况。更严重的还会导致主动脉破裂,造成大出血等状况,这些都是非常危及生命的情况,所以遇到鱼刺卡喉的情况,一经确诊需立即处理。
鱼刺卡喉的急救误区:
陆主任提醒大家,吃鱼时需小心,细嚼慢咽,遇到鱼刺卡喉的情况,千万不能迷信偏方,吞咽食物、喝醋、手指抠挖等“土方法”均不可取。
误区一:食物吞咽。
不小心吞下鱼刺,匆忙之间很多人会选择吃馒头、咽饭团等“食物吞咽”的方法试图将鱼刺吞入胃中。这样的办法从安全角度来讲并不科学,虽然馒头、饭团的体积比较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刺”都能被它们带入胃内。有时运气好,一些细软的小鱼刺可能被带进胃内,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比如鱼刺在吞咽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遇到“食物”而越扎越深,或者鱼刺比较大、比较硬,其在吞咽的过程中,可能会戳破咽喉及食管黏膜壁,增加穿孔的发生风险,危险系数较高。而且,就算鱼刺被馒头、饭团等食物带到了胃中,也有可能不会被胃酸消灭,有些特殊的、非常坚硬的鱼刺甚至有可能“战胜”胃酸,继续威胁身体。
误区二:大量喝醋。
鱼刺成分是钙,醋能与钙发生反应,鱼刺遇醋会软化直至溶解。但是我们所食用的醋,其有效成分是醋酸,即乙酸,一般一瓶食用醋乙酸含量为4%—6%,由于酸性很弱,所以即使将鱼刺泡在食醋,也不会使其变软。且过量饮用食醋可能会使食管黏膜灼伤,并导致鱼刺扎伤的部位伤情更重,疼痛加深,还会刺激消化系统,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胃部出现不适的症状。所以,想要通过喝醋解决“鱼刺卡喉”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方法”。
误区三:手指抠挖。
遇到鱼刺卡住咽喉的情况,有人习惯用手指抠挖喉咙。但由于口腔小、手指短,这种方法不仅会刺激咽后壁,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损伤黏膜,加重疼痛等副作用。还有可能会加深鱼刺卡的位置,造成症状加重,不便于医生检查。
遇到鱼刺卡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1.要保持镇静,初步确定是否有鱼刺卡喉。患者可试咽唾液几次,进行确定。因为有时进食过快,鱼刺可能会擦伤黏膜,造成一种鱼刺卡喉的假象。鱼刺卡喉的感觉是吞咽时有明显的刺痛,常持续固定在一个部位,而咽部静止时疼痛不明显。
2.试着轻轻咳嗽,有时候细小的鱼刺会跟着气流被冲出来。
3.可自行用小镊子和手电筒尝试去取出我们可以看到的鱼刺,如果连吞口水都能感到疼痛,甚至脖子和胸部都疼痛,医院找医生,挂耳鼻喉科或者内镜科,通过内窥镜可以安全快捷地取出异物。
另外,当常规的间接喉镜依旧看不到鱼刺所在的位置时,则需根据病情及时行CT检查或者预约电子喉镜。医院的电子喉镜仅在白天进行,所以在等待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进食,以防异物进一步损伤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