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甲状腺癌术后131碘治疗前,要明确TNM
TUhjnbcbe - 2025/5/13 17:09: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我国每年新增甲状腺癌病例达19万,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Hürthle细胞癌和低分化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体的95%以上。DTC的治疗主要包括甲状腺切除、放射性碘(I)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绝大多数DTC细胞仍保留了钠碘转运体(NIS)的表达,具备摄碘能力,碘治疗成为绝大多数中高危DTC患者甲状腺全切/近全切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术后碘治疗前要进行TNM死亡风险及复发风险评估,权衡碘治疗的利弊,让患者在碘治疗中获益,同时,避免治疗量不足或过度治疗。

1、分化型甲状腺癌TNM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常用于评估甲状腺癌术后死亡风险,目前最常使用的DTC术后分层系统是第8版TNM分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TNM分期(第8版)

T原发肿瘤大小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1肿瘤最大直径≤2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1a肿瘤最大直径≤1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1b1cm肿瘤最大直径≤2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22cm肿瘤最大直径≤4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3肿瘤最大直径>4cm且局限于甲状腺内,或肉眼可见甲状腺外侵犯仅累及带状肌

T3a肿瘤最大直径>4cm,局限于甲状腺内

T3b任何大小肿瘤,伴肉眼可见甲状腺外侵犯仅累及带状肌

T4肉眼可见甲状腺外侵犯超出带状肌

T4a任何大小的肿瘤,伴肉眼可见甲状腺外侵犯累及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

T4b任何大小的肿瘤,伴肉眼可见甲状腺外侵犯累及椎前筋膜,或包绕颈动脉或纵隔血管

N淋巴结转移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N0a一个或更多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的良性淋巴结

N0b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放射学或临床证据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Ⅵ和Ⅶ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气管旁、喉旁/Delphian、上纵隔淋巴结),可为单侧或双侧病变

N1b转移至单侧、双侧,或对侧颈侧淋巴结(Ⅰ、Ⅱ、Ⅲ、Ⅳ、Ⅴ区)或咽后淋巴结

M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2、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危险度分层

DTC的复发率最高可达30%,但其死亡率仅约0.4/10万。因此,对DTC患者的术后评估更应侧重于其复发风险。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在相关指南中均明确了DTC的复发危险度分层。

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危险度分层(版ATA指南)

PTC为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PTMC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FTC为甲状腺滤泡癌。

3、甲状腺癌术后动态评估

TNM分期及术后复发风险分层主要是基于临床病理学进行的静态评估,不能反映出手术治疗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术后疾病状态是进行下一步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需要血清学检测Tg、Tg抗体(TgAb)、TSH等,影像学检查颈部超声、诊断性I全身显像(DxWBS)、CT、MRI、PET/CT等,实时动态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及预后,明确碘治疗指征、评估患者的获益程度。

(1)血清学上,术后血清Tg水平评估残余甲状腺组织及疾病状态的有效指标。

1)血清Tg水平一般在术后3~4周达到最低值。

2)术后Tg稳定较高水平时,提示较多残余甲状腺组织或可疑病灶的可能;若呈上升趋势,则提示疾病持续或复发。

3)相较于Tg2ng/mL的人群,抑制性Tg≥2ng/mL(中位TSH为0.48mU/L)的DTC患者在随访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4)刺激性Tg20~30ng/mL的水平可作为预测复发或疾病持续的界值点,术后刺激性Tg≥47.1ng/mL可预测远处转移,29.5ng/mL为界值时可区分中危/高危复发风险患者。

5)Tg/TgAb的动态监测可反映治疗效果,也为再次治疗的时机选择提供依据,若TgAb呈持续高水平或呈上升趋势往往提示疾病持续或较高复发风险。当TgAb≥40U/mL且呈持续升高趋势时应警惕疾病持续或复发的可能。

(2)诊断性I全身显像(DxWBS)有助于在I治疗前探查术后甲状腺的残留及可疑转移灶的摄碘能力,有助于后续I治疗的决策。

1)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ATA等国际指南均指出DxWBS可直接探查并显示残余甲状腺组织及残存或转移病灶,同时进行SPECT/CT对摄碘病灶的识别和定位具有增益作用。

2)基于DxWBS、刺激性Tg水平及术后病理学因素指导并调整相应I治疗策略后,88%中危患者(侵袭性病理学亚型、颈部淋巴结侵犯)及42%远处转移患者经I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的状态。

3)I治疗后显像(RxWBS)常于治疗后2~8d进行,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摄碘特征,以及诊断剂量未能显示的病灶,为进一步明确患者分期、决策后续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4)CT或MRI检查可用于评估颈部复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肺等远处转移灶等的部位、大小、数量、与周围结构及器官的相对关系等。#关爱甲状腺#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状腺癌术后131碘治疗前,要明确T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