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民曾自我定位是“一块磨光了的铺路石”。他心底装得下病人的疼痛,也装得下经济意识,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而披荆斩棘。“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始终支撑着我,心存强烈的使命感,在各种利益面前才会显得超然。”
韩德民,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年底,韩德民多了个称呼——“韩院士”。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一声“韩大夫”。
首都医科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流传着很多有关韩大夫的事迹:他曾为耳聋小女孩做了中国大陆第一例儿童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他曾为遭遇车医院无法实施的手术,并在危急时刻精准控制了颅底动脉大出血;他曾拯救了危在旦夕的颅面复合伤患者,创造了患者失明右眼视力恢复正常的奇迹。
韩大夫平凡的侧面
“为什么要加这根管子?”上午9时,韩德民正在为患者施行鼻中隔成形术。他示意助手传递鼻腔通气管。原来,在患者两侧鼻腔底部放置硅胶通气管,可有效解决手术后的鼻腔通气问题,然而很多医生却忽略了这个细节。
在韩德民看来,一名好医生要时刻注重病人的感受,只有永远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韩大夫身材高大结实,给人以不怒自威的印象。他左眼眼角严重充血,原本助理预约了大夫给他看眼睛,他以先出门诊为由婉拒。采访从办公桌上竹简装帧的《黄鹤楼记》开始。交谈中,他游刃有余地谈哲学,谈管理,谈市场经济,谈医患关系。
面对慕名而来的病人,韩德民展示了一名医者亲近随和、体贴患者的人格魅力。他于轻松地交谈中告诫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若检查时间过长,他会轻拍患者背部,关切地说声“辛苦啦”。
在学生眼里,韩教授是个“时间永远靠挤”的大忙人,每周除了出诊、手术外,还要参与大量的学术交流。有次韩教授和学生改完幻灯片已是深夜,当他站起来舒展酸麻的臂膀时,险些摔倒在地。此时,学生才发现韩教授的右脚大拇指发生了甲沟炎,当场惊叹老师工作时的忘我与艰忍。
锋芒毕露背后的争议
医院院长的12年间,韩德民一度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