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万元隆鼻成ldquo歪鼻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8146.html

北京市消费者王远(化名)花费12万余元在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做了“隆鼻”及修复手术,此后发现该机构在手术中“偷梁换柱”,将“进口膨体假体”替换成“国产硅胶假体”,并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在手术中多切除了1根肋软骨。《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医疗美容机构资质不健全、收费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等屡见不鲜,而消费者的维权之路格外艰辛。

1

“隆鼻”后变“歪鼻”

和部分年轻人一样,22岁的王远认为自己的鼻子和下巴不够完美,在互联网上看到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米扬丽格”)的宣传后,于年12月来到“米扬丽格”咨询。在查看了“米扬丽格”提供的手术案例后,王远决定在该机构做“鼻综合”和下巴的美容手术。

“米扬丽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其
  

年10月,医院检查后,与“米扬丽格”沟通。“院长巫文云建议做第二次手术修复。”谢女士说,巫文云告诉她,这两年技术也在进步,修复能避免歪鼻和下悬,但是需要补差价。无奈之下,王远又缴纳了元费用,前后共花费了12万余元。

2

手术中“偷梁换柱”

年10月20日,王远在“米扬丽格”进行了修复手术。当从手术室出来后,院长告诉家属,在修复手术中没有使用进口膨体,鼻梁、鼻尖采用王远自体的肋软骨和筋膜。谢女士说:“也就是从王远身上开一个口子,切了肋部软骨和筋膜用来垫鼻梁和鼻尖。”
  

手术前明明说好鼻梁上用膨体,怎么改成了全部用肋软骨?王远和谢女士对比两次手术记录和项目清单,发现“米扬丽格”存在“偷梁换柱”的行为。

根据王远及其家属的梳理,在第一次做下巴手术时,未经消费者允许,“米扬丽格”将进口膨体假体替换成了国产硅胶假体。鼻综合手术部分,鼻梁也用1毫米厚国产硅胶代替了收费项目中的“进口膨体假体垫鼻梁”。

而在第二次手术中,未经消费者同意,收费3.28万元的进口膨体假体变成了自体全肋软骨。谢女士说:“原本应该切除一根肋软骨,实际切除两根肋软骨,而我们毫不知情。”

▲第二次手术前所列的手术项目中写明了“进口膨体隆鼻”。

手术切了两根肋软骨用于鼻修复,却支付了进口膨体假体的钱,这让谢女士觉得有点荒唐。在与“米扬丽格”咨询师沟通退费的过程中,对方的解释更是让她觉得离谱,“咨询师说费用不能退,手术改成用自体肋软骨所需价格更高,不收差价已经算是优惠了”。
  

第二次手术后没多久,家属发现,王远的鼻子还是歪的。不仅如此,王远的左脸颊还出现了明显的抽搐。在提供给记者的视频中,王远的脸部抽搐非常明显。谢女士还发现,一些没有做过的项目也出现在发票上。她说:“美容机构偷梁换柱欺骗消费者,孩子受了罪还花了冤枉钱。”

▲消费者质疑发票项目和金额与实际不符。

3

忽悠消费者有话术

近日,记者来到“米扬丽格”位于朝阳区霄云路的门诊部暗访,看到咨询师对一名前来咨询的女性消费者称,其鼻子是“歪”的,并称其鼻尖过低,看起来缺少亲和力,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消费者陈茵(化名)告诉记者,她在“米扬丽格”了解情况时,刚坐下没有几分钟,咨询师就指出了她鼻子好几处问题,称需要进行修复。随后,负责手术的医生出面,与咨询师一起,一边鼓励其做手术,一边又提醒其降低心理预期,“一唱一和,先说鼻子有各种问题,会影响生活和工作,又让我别纠结手术后可能存在的瑕疵”。咨询师向陈茵开具了一份“全肋骨+筋膜”的手术方案,价格为5.3万余元。陈茵说,医生和咨询师说的话就像有一套话术,一旦出现问题和纠纷,消费者很难有保障。
  

记者登录“米扬丽格”
  

医院医生向记者表示,此类整形手术根据不同地域价格不同,医院一般价格在元至元之间不等。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米扬丽格”医院的相关科室建立了“合作”关系,王远和陈茵医院骨科进行拍片。

4

医美服务维权艰难

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米扬丽格”自年5月以来,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5次。最近的一次行*处罚是年1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认定,“米扬丽格”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构成了利用患者形象作证明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依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万元。


  

记者联系北京联合丽格医美集团,工作人员称,“米扬丽格”医院。12月23日,记者就王远的遭遇联系“米扬丽格”。一名自称“米扬丽格”负责人的郝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关于手术材料问题,一般术前会有告知,医院会再看一下病例,并承诺向院长沟通后再回复。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回复。
  

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每年“毁容”投诉2万起

普遍遭遇维权难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医疗美容机构多为私营,近两年频频出现一些乱象,主要是虚假宣传、价格不透明、资质不健全等问题。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全国每年因整形美容而导致毁容的投诉近2万起,手术感染、疤痕严重、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

#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

“医疗美容服务维权比较困难,消费者即使申请医疗鉴定,鉴定依据也主要是美容机构提供的病历及双方的陈述内容,消费者相对处于弱势。”陈音江说,医疗美容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虚假宣传、使用假冒伪劣材料以及无资质行医等行业共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除了医疗美容机构要加强诚信自律、守法经营,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将不诚信商家列入黑名单,一旦发现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

↘阅读推荐

中奖听=毫升?啤酒厂家的解释把网友弄晕了

元买到了“打孔”飞天茅台!买酒“四注意”......

关掉朋友圈广告需14步!近七成受测APP广告“关不掉”

罗永浩卖假羊毛衫上热搜!各方回应来了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田珍祥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田珍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