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90621/7235728.html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其实鼾症,我们俗称的打呼噜是一种病,需要治!但是殊不知,家里2、3岁的小宝宝也会打呼噜,甚至由于鼻腔后方的堵塞还养成了张口呼吸的习惯。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难道这么小的娃儿就要开刀了吗?那么咱们就来看看他的危害!
1
其一,孩子自信的“杀手”——腺样体面容
由于儿童鼻咽部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由于鼻塞影响呼吸而靠嘴张口呼吸,长期用口呼吸,气流冲击硬腭会使硬腭变形、高拱,久而久之,面部的发育会变形,出现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鼻中隔扁曲等情况,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医学上称之为“腺样体面容”。“鼻呼吸”与“口呼吸”,长大后容貌之间的差异较大。
2
其二,孩子生活的“*苹果”——气管炎;
腺样体肥大造成鼻子发堵,致使患儿的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阵咳嗽,易患气管炎。造成儿童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3
其三,孩子落后的“信号源”——打呼噜;
儿童的成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氧分,而打呼噜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不但影响孩子的身高,而且身体抵抗力下降,还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严重情况下造成儿童呼吸暂停,甚至危及生命。
看了那么多,对于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要不要割这个问题,相信是爸爸妈妈最纠结的,这毕竟是要进手术室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扁桃体、腺样体到底长什么样?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幼年时肥大,在6-8岁时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上升,它们的体积会渐渐萎缩,一般在12岁时退化。一般来说,与扁桃体、腺样体相关的问题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但是这种趋势是无法预测的。
尽快手术切除的情况
1、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1年内感染发作不低于7次,或连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5次,或连续3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3次。
2、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鼻塞,且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已持续至少1年,并且保守治疗无效。
3、由于腺体肥大影响鼻腔通气和分泌物引流,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
那如果手术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会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答案是不会。扁桃体和腺样体做为淋巴组织,在婴幼儿阶段是具有一定免疫防御能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会轻易考虑手术治疗,以药物和观察保守治疗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的完善,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作用就慢慢弱化了。
那有必要同时切除吗?
因单纯的扁桃体反复感染而手术,一般只需要切除扁桃体。因梗阻原因而手术,考虑到腺样体切除后,扁桃体可能会有代偿性增大,建议同时切除。但如果扁桃体体积的确偏小,也没有感染发作的病史,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可以选择单纯腺样体切除术。
手术是不会留疤的!
手术操作从口腔进入,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在面部留有疤痕。目前大多会使用低温等离子刀头来进行手术,在切除的同时止血,术中出血量很少,而且刀头产生的温度较传统电刀低,不会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热损伤”。
手术后会有什么不良情况?
1、进食困难:由于手术区域就在咽喉部,术后疼痛可能会让孩子拒绝进食,一般以较冷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可以减少食物引起的刺激,也可以预防出血。半流质饮食一般持续两周。
2、出血:特别容易发生在手术当日和手术后6-10日,手术后一周是手术部位白膜(手术区域表面覆盖的白色膜状物,一般在术后1-2日生长,有保护伤口的作用)开始脱落,浅层的血管可能暴露,引起出血。
3、感染:术后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耳后疼痛,如果持续时间大于3天,且逐渐加重,则可能有感染的危险,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
4、复发: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复发,这可能与淋巴组织增生活跃有关。另外在手术切除后,也可能发生代偿性的增生,比如扁桃体切除后,舌根的淋巴组织增生,并向扁桃体窝内生长,感觉切除的扁桃体又回来了。
一般来说,如果增生的淋巴组织没有引起严重的症状,可以密切观察,不需要再次手术处理。
了解了那么多相信爸爸妈妈心中也有一把尺了,不过需不需要手术,要不要保守治疗还是要听听耳鼻咽喉科医生的专业建议哦!
文:曹雪君/杨丽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