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俗语讲打呼噜,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少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甚至还会羡慕打呼噜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
病例1
贺先生是一位青年男性,睡眠打鼾10余年,伴有夜间憋醒,白天嗜睡、易疲劳,鼾声让同寝室难以忍受,我科就诊行睡眠呼吸监测提示中度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建议佩戴呼吸机,但贺先生不愿接受长期佩戴,我们发现患者软腭松弛,舌根肥厚,双侧扁桃体III度大,在通过一系列气道评估(包括喉镜、睡眠内镜检查等)后,完成手术治疗,术后贺先生打鼾症状明显改善,同寝室同学都以为变了一个人。
病例2
戚先生是一位中年男性,自小睡眠打鼾,目前已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曾多次就诊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建议是减肥和佩戴呼吸机,但戚先生每次佩戴呼吸机都难以忍受,同时夜间会不自主摘掉呼吸机,后至我科就诊,与针对梗阻平面行手术后,症状明显好转。
看了以上两个病例你是否会思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什么?它存在很危险吗?应该怎么治疗?手术疗效怎样?下面我就慢慢为你解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也会被称为鼾症,目前医学界成人睡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需完善睡眠呼吸监测)便可确诊OSAS,通过这个数据来判定你晚上打呼噜呼吸暂停到底的多严重,这些年医学界有了一个基本的判定标准了。如图所示:
OSAS其主要危害在于频繁出现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长期的睡眠时血氧饱和度下降,就像经常性憋气,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人体内分泌的改变,目前研究已经证明长期OSAS可以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所以近年来有不少专家推崇其为睡眠窒息症,希望人们能深刻理解其危害。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上气道多个部位的解剖结构异常都可以导致气道阻塞塌陷和功能异常而出现临床症状。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部肿瘤等),咽部(II度以上的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或过粗、咽腔狭窄、咽周围组织肿瘤、咽腔黏膜肥厚、舌体肥大或巨舌、舌根后坠),其他(颅颌面畸形,如狭颅症、小颌畸形;感染、创伤或手术等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面缺损和瘢痕挛缩闭锁等)等等,是不是觉得头脑没转过来,只要记得OSAS是由于单个或多个部位的上气道塌陷引起的。
目前国内外OSAS的首选治疗是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CPAP),即呼吸机治疗。根据国外的资料,目前CPAP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0%以上。但是由于患者要戴着呼吸机睡觉,远期依从性不好,因此外科手术仍是OSA的重要有效治疗手段。
目前研究,不加选择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osas外科手术最常见术式)长期有效率均徘徊于38-69%,而经上气道形态学评估后,可达80%以上。而基于阻塞定位的2个或以上阻塞部位的多平面手术有效率可达到83.3%~95%,可见手术刀也是可以治疗鼾症的。当然对于手术,我们需要认真评估气道的阻塞部位,做好术前的气道评估,确保手术达到最优效果。
如果你有类似症状,想要得到有效治疗,请到专科门诊就诊。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鼾症手术开展成熟,由于历史悠久,积累深厚,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是患者的不二选择。
专家介绍
卢永田,科室主任,广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地方级领*人才、深圳市名医、深圳市十佳专家。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工作30余年,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先进医疗技术,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所要求的全部技术。
苗北平,主任医师、教授、科室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耳鼻咽喉科支部书记,深圳大学医学院头颈肿瘤分子免疫研究室主任,深圳市科技评审专家组成员,深圳大学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及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取得较为显著成绩,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陶晶,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咽喉学组成员,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针对成人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与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国内高级专科培训班及科内各项科研工作,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医疗刊物上。
孙金杰,医学博士,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年博士毕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王凤婵,主管护师,本科。年至今从事睡眠专业工作,医院睡眠检测室工作,医院进修睡眠专业。年取得RPSGT结业证书,年被中国睡眠研究会聘为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
医院耳鼻咽喉科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