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医院亚重症病区,由大内科主任熊旭东教授任专家指导,李淑芳医师带队,集西院急诊、感染科及呼吸、肾脏科及外科等组成的亚重症团队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成功救治了颅脑外伤出血昏迷合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团队制定完善救治方案,闯过一次次的险关,历经波折,最终患者苏醒并成功脱机。
一场穿越15年的脑外科手术……
医院自转型以来一直处于紧张忙碌的接诊救治中,4月26日,又一次更大的考验来临。
赵奶奶(化名)今年76岁,医院隔离过程中不慎跌倒,出现右额颞创伤性硬膜下出血转入我院。经脑外科行右额颞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赵奶奶的症情得到短时改善,但好景不长,27日她又出现了昏迷的情况,头颅CT检查提示:脑疝,右颞硬膜下血肿较前增多。
我院脑外科邱峰医生当机立断,马上联系赵奶奶的家属沟通病情,在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后,为老人行右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事实上,医院西院上一次进行脑外科手术,已经是15年前的事了……当时,我院因业务发展考虑,脑外科整体搬迁至东院院区,西院也因此不再开展脑科手术。但疫情期间情况特殊,时间就是生命!医院副院长冯煜了解情况后,立刻与医务处一起组织人员、设备到位,立刻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这台手术,成了时隔15年后在医院西院进行的第1台脑外科手术。
好在,在医务人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赵奶奶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瞳孔逐渐恢复正常。
颅脑术后头颅CT
术后康复的“万里长征”
患者还需步步为“赢”
但对颅脑外伤患者来说,手术成功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赢得康复曙光,术后的治疗同样重要!
赵奶奶的情况非常特殊:患有新冠肺炎重型的她,能否度过新冠肺炎呼吸衰竭关?能否清醒过来?是否会并发中枢感染?气道如何保护?营养支持如何开展?……这每一个关口对她都至关重要,每一次的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她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手术刚完成时,赵奶奶的意识仍呈昏迷状态,不能脱离呼吸机,为了保护气道,于术后第2天专家团队对她进行了气管切开。
由于是新冠肺炎患者,赵奶奶肺部炎症不容乐观,加之大手术的创伤打击,肺部炎症反应有进一步加重的迹象。术后两周,赵奶奶的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呼吸状况越来越差,氧合指数小于,呼吸急促且反复高热,出现ARDs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经院领导紧急协调,于5月14日由我院亚重症团队接手治疗。
转入当时,赵奶奶体温39℃,心率次/分,气促,呼吸频率40-50次/分,氧饱和度85%。亚重症团队对她的情况进行再评估,熊旭东主任坚持在抗疫一线指导治疗,分析考虑患者目前存在新冠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也有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凝血功能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改善呼吸状态,当即首要任务是清除痰液,其次是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既要有效杀灭细菌又要保护重要脏器。
亚重症团队通过气管镜进行吸痰,加强痰液引流,并积极进行呼吸道雾化;同时团队积极运用中医药治疗手段。中药静脉注射剂应用和安宫牛黄丸每日2丸鼻胃管注入促醒,并根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出通腑泻肺法,开著中药饮片,运用针刺疗法等化痰平喘,改善赵奶奶的呼吸功能和胃肠道功能。
化痰平喘、通腑、拮抗机体炎症反应、营养支持……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悉心照顾下,十余天后,赵奶奶的体温终于逐渐下降至正常,呼吸急促得到缓解,由最初的肠外营养,到可进食营养液,再到可进食半流质、普食。患者神志转清,呼吸机终于脱机成功!
疫情期间,亚重症病区承担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多次从死神手中挽救出重症患者,成为打赢此次战疫的“主力军”。随着上海疫情的好转,医院患者也在逐步减少,愿疫情早日散去,曙光早日到来。
原标题:《医院攻坚
万里长征,步步为“赢”——我院医院成功救治颅脑外伤合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