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血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迎风流泪是什么原因迎风流泪如何鉴别诊断 [复制链接]

1#

相信对于迎风流泪朋友们都不陌生,但很多朋友出现这种情况过一段时间就会自行消失,所以并不放在心上,事实上如果长期迎风流泪我们就要注意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迎风流泪是什么原因、迎风流泪的诊断、迎风流泪的鉴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迎风流泪是什么原因

迎风流泪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那么迎风流泪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一般说来,引起迎风流泪的情况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泪道及其附近的组织有慢性炎症,例如沙眼、慢性结膜炎等,可造成泪道狭窄或阻塞,从而使排泪功能受到影响,再遇到冷空气的刺激,泪液分泌增多,自然就会出现泪水外溢的流泪现象。

但是有些人平时不外出,在室内也经常流泪,这可能是发生泪道阻塞了,医院检查并作泪道冲洗,查病因,对症治疗。

再有一种情况的迎风流泪,是外出时,眼睛泪腺突然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使泪液分泌暂时增加,同时泪小管周围的括约肌遇到冷空气的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本来就细小的泪小点、泪小管变得更细,一时不能把过多的泪液全部排出去,而出现流泪现象。

像这种原因引起的迎风流泪一般属于生理现象,用不着担心和治疗。

迎风流泪的诊断

迎风流泪需要做好准确的诊断,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诊断方法有哪些吧。

1、询问患者流泪发生的时间,是先天还是后天发生。有无异物入眼史,如飞虫、风尘、砂等。曾否受电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有无角膜损伤或眼部手术后存有缝线史。

有无睑缘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上述原因均为反射性泪液分泌过多,造成眼泪流向睑裂以外,被称为“流泪”,如无上述原因而泪液外溢者,表现为迎风流泪,应予以区别。

2、应进一步询问是否合并脓性分泌物溢出。如有则考虑慢性泪囊炎。注意有无外伤史,若泪小管断裂或下睑瘢痕性外翻,均可引起排泪障碍。

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腔内肉芽组织等新生物,以及鼻内感染,都可以影响泪道的正常排泄功能,引起鼻源性的迎风流泪。

详细询问有无面神经麻痹,使眼轮匝肌无力,导致排泪机制障碍及睑外翻使泪点位置异常而发生迎风流泪。

迎风流泪的鉴别

迎风流泪的类型较多,那么我们如何鉴别呢?

1、进食流泪

味觉反射性流泪又叫“鳄鱼泪”。“鳄鱼泪”患者见到食物时出现流泪的现象。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鳄鱼泪”由于发育不良或产伤所致,后天性为面神经瘫痪恢复时涎腺神经误入泪腺,导致分泌唾液时泪液同时分泌。

2、畏光及流泪

畏光及流泪很突出,异物感是角膜异物的临床表现。

异物进入瞳孔区者可以引起视力障碍。角膜异物是指灰沫、小昆虫、金属碎块及木屑等异物意外进入眼内角膜所致的一种眼科急症。

异物感、畏光及流泪很突出,异物进入瞳孔区者可以引起视力障碍。

3、泪溢

是在泪液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由泪道排泄发生障碍而引起泪液经睑缘溢出现象。

迎风时加重。泪溢是泪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泪道病是患者感到极为痛苦的常见眼病。泪溢应和反射性泪腺分泌过多所致的流泪相区别。

迎风流泪症状检查

实验室检查

泪道脓性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对药物选择有意义。病理检验对泪囊肿瘤、结核诊断可靠。

器械检查

1、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

照相机闪烁扫描可了解泪道形态及功能。

2、泪囊造影

先将泪囊内容物挤掉,用泪道冲洗器将碘油或碘水(泛影葡胺等)注人泪囊中,4min后拍眼眶正侧位片。正常泪道内碘油大部排人鼻腔。泪道阻塞、狭窄、粘连泪囊扩张或附近肿瘤压迫均可显示,有助诊断。

3、鼻泪管内镜

鼻泪管内镜直接观察泪道,为泪道检查开辟了新途径。

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

应注意神经系统有无面神经麻痹。鼻科检查特别重要,有无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炎、鼻息肉、鼻腔及副鼻窦肿物。

眼部检查

首先观察下泪点的大小、位置有无异常。下泪点要行使它的功能,必须将泪点对合于眼球,否则泪液不能被吸人泪道而引起迎风流泪。下泪点是否外翻,是以上视时能见到下泪点为依据。其常见原因有下睑外翻,面神经麻痹,老年人下睑松弛无张力。下睑内翻,泪点也相应内卷,不能使泪点对合眼球致使迎风流泪。但较少见。检查时不要忽视因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所致的泪点狭窄或闭锁。泪囊部有无隆起、波动、肿物、瘘管,压之有无分泌物。

特殊检查

1、荧光素滴眼。

2、泪道冲洗。

3、泪道探术。

实验室检查

泪道脓性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对药物选择有意义。病理检验对泪囊肿瘤、结核诊断可靠。

器械检查

1、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

照相机闪烁扫描可了解泪道形态及功能。

2、泪囊造影

先将泪囊内容物挤掉,用泪道冲洗器将碘油或碘水(泛影葡胺等)注人泪囊中,4min后拍眼眶正侧位片。正常泪道内碘油大部排人鼻腔。泪道阻塞、狭窄、粘连泪囊扩张或附近肿瘤压迫均可显示,有助诊断。

3、鼻泪管内镜

鼻泪管内镜直接观察泪道,为泪道检查开辟了新途径。

总结:迎风流泪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很多朋友都有过,但往往过一段时间自行就会消失,但如果长时间存在这种情况,朋友们可要注意了,最好能够积极检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身体健康,避免疾病出现在身体上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